校园景观小品|藏在职校校园角落里的精神雕塑师

浏览:18 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 时间:2025-10-20 分类:项目实况

《荀子·劝学》有言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环境对人的浸润与塑造力量,自古被圣贤所洞见。我们漫步于林荫道间,触摸那些静默的景观小品时,是否想过,这些看似寻常的石凳、雕塑、花坛,其实是校园精神的物质显影?职校的校园早已超越了单纯传授技艺的功能边界,进化为培育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共生场域。每一处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,如春风化雨,于无声处滋养学子心田,引领其走向工匠精神的深处。

对于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任的职业学校而言,在技能培养这一显性目标之外,隐性文化的熏陶与浸润,恰恰是塑造学生职业精神、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,更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来实现。

校园景观小品绝非简单的装饰物或功能设施,它们是学校精神气质的立体化呈现,是核心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表达,更是无声浸润的第二课堂。在职业学校这片沃土上,景观小品应当肩负起独特的文化使命:

凝练技能精神

景观小品应成为“工匠精神”“精益求精”“技进乎道”等职业价值理念的图腾,传递技能学习不仅是谋生手段,更是通往卓越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追求。

彰显职业使命

不同专业领域承载着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要求。医护专业的“仁心仁术”、建筑行业的“安全为本”、信息技术的“创新驱动”、服务领域的“客户至上”……这些核心的职业信条,应通过景观小品的设计语言得到生动而深刻的体现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并认同本专业的价值与使命。

促进匠心传承

景观小品可以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、传承行业智慧的桥梁。它能够讲述行业发展的历程,致敬前辈大师的贡献,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,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归属感,培养其继往开来的使命感。

要让景观小品真正“讲”出核心教育理念,设计过程需要遵循清晰的理念引导:

核心理念具象化

从抽象符号到情感共鸣。

① 避免标签化堆砌:摒弃简单粗暴地堆砌齿轮、扳手、电路板等符号元素。设计应深入理解校训精髓和专业内核,寻找具有象征性和叙事性的意象。

② 构建三维叙事:将核心关键词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立体空间语言。通过形态、材质、空间布局的组合,讲述一个关于专业精神、职业理想的故事,引发师生的情感共振和价值认同。

实训环境情景化

教学空间即是文化现场。

① 打破场景壁垒:将景观小品设计与专业实训环境深度融合。使教学空间本身成为传递职业文化的载体,让技能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浸润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中。

② 强化行为关联:景观小品的设置应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紧密结合。在实训楼宇周边、专业实训基地、师生休憩交流区等关键节点,精心布置能呼应专业特质、强化职业认知的景观元素,使文化熏陶与技能习得同步发生。

互动体验人格化

让沉默景观引发深度对话。

① 鼓励参与互动:引入可操作、可探索、可参与的互动性景观装置。这种互动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接触,更是思想层面的启迪,引导学生在动手、观察、思考的过程中,深化对专业理念的理解。

② 蕴含人文智慧:互动设计可巧妙融入传统文化中关于技艺、创造、治学的智慧结晶(如《考工记》中强调的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”),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古人的造物哲学与当代职业精神的契合。

基于上述理念,职业学校的景观小品设计可沿着以下路径深化:

功能复合化

超越单一,构建育人综合体。

① 休憩与启迪并存:座椅、亭廊等设施不仅是休憩场所,其造型、材质、镌刻的文字或图案,都应能触发关于专业、关于学习的思考。

② 展示与学习一体:创造性地利用景墙、地面铺装、小型构筑物等,展示专业发展里程碑、核心技术原理、杰出校友事迹或行业箴言,使其成为户外学习的延伸。

③ 生态与专业耦合:结合专业特色(如环保、园林、农业等),设计兼具生态功能(如雨水收集、微气候调节)和专业教学示范功能的景观小品,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
材料叙事化

让材质诉说专业品格。

① 材质即语言:材料的选择本身就能传递强烈的信息。现代工业材料(如不锈钢、耐候钢、铝材、高性能混凝土)体现科技感与精密性;天然材料(如木材、石材、竹材)传递环保、温润与传承感;再生材料则彰显循环经济理念。

② 隐喻与象征:根据专业特点,选择最能代表其行业气质和核心价值的材质。例如,智能制造专业可选用精密冷峻的金属材质;传统工艺专业可选用温润质朴的自然或再生材料;数字创意专业可选用通透、多变的现代合成材料或结合光影技术。

③ 工艺见精神:材料的加工工艺(锻造、铸造、编织、切割、焊接等)本身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,精湛的工艺本身就能成为景观小品打动人心的一部分。

空间情境化

营造浸润式专业文化磁场。

① 主题区域的营造:围绕不同专业集群或核心教学区,打造具有鲜明专业文化主题的景观节点。从整体氛围到细节小品,形成统一而有力的专业文化磁场。

② 符号的抽象提炼与运用:将专业的核心符号(如专业工具轮廓、关键操作手势、代表性结构、分子式、代码意象等)进行艺术化、抽象化提炼,融入地面铺装、栏杆纹样、灯具造型、标识系统等各个细节。

③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:遵循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传统园林智慧,将专业文化符号与植物造景、地形地貌、水景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,创造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,体现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哲学,也契合现代绿色校园的理念。

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设计哲学与美学思想,为职校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了深厚滋养:

《园冶》的“借景”与“意境”:“借景”思想启示我们,职校景观应善于“借”专业之景,通过巧妙的视廊设计、框景手法纳入静态景观的观赏视野中,实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。“意境”营造则要求景观小品不仅要形似,更要神似,能引发师生对专业精神、职业理想的无限遐思。

《长物志》的“位置有定,各得其宜”:强调器物陈设与环境、功能的匹配关系。景观小品的位置、尺度、风格必须与其所处的校园空间以及其服务的人群高度契合,才能和谐相生,发挥最大效用。

校园景观小品是方寸间的文化微雕。它无声,却掷地有声地宣告着一所职业学校的教育信仰与价值追求。唯有将核心教育理念精妙地熔铸于钢筋水泥、花草树木之间,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孕育大国工匠、涵养时代新人的永恒道场。让每一处景观小品都成为职校文化最生动、最深情的讲述者。

撰稿 | 吴婷茵

责编 | 舒小勇

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

 关于粤求新 

 

粤求新是专注于教育文化空间系统构建的创新服务品牌,创立于2001年。我们以学术研究为基础,整合空间美学与教育理念,提供从文化战略到工程施工的全周期服务。秉承”淬文华、炼精品、铸名校”理念,公司团队深入挖掘学校文化,致力打造独特的校园品牌,推动校园文化从抽象理念向具象场景的转化,塑造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标识。粤求新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空间文化研究,以场景化思维推动校园空间升级,为教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文化生态。目前,已为广大附中、广铁一中、广州六中、广州外国语、广州二中等岭南名校提供专业服务,建设成果赢得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同仁的高度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