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校园,你是否曾在一座雕塑前驻足?它或许是一位目光深邃的先贤,或许是一组寓意深长的群像,又或许是一块镌刻着箴言的石头。它们静默不语,却仿佛在与每一个经过的师生进行着无声而深远的对话。这些校园里的“精神偶像”,并非冰冷的装饰,而是一所学校灵魂的具象,是精神血脉的无声流淌。
每一所学校,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追求。这份独特的精神,需要被看见、被感知、被传承。于是,校园里便有了这些精心选择的“代言人”——精神偶像。
他们可能是学校的开创者,以远见卓识奠定了学府的基石;也可能是历任卓越的校长或师长,用毕生心血浇灌了学术的沃土。如:蔡元培先生之于北大,他“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”的理念,早已通过那座伫立的塑像,无声地融入北大的精神基因。选择他们,是将历史的荣光与办学的初心,凝固成永恒的纪念,提醒后来者不忘来路。
他们是在学术、科技、人文、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,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校友或相关人物。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园的身影,不仅是一位诗人、学者的纪念,更是清华“刚毅坚卓”精神的象征;那些在理工院校里矗立的科学家雕塑,则如灯塔般指引着学子对真理的求索。选择他们,是为学子树立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榜样,照亮前行的方向。
精神偶像并非具体人物,而是被赋予了深刻内涵的意象与场景。复旦大学那尊“驴背诗思”雕塑,驴子的笃诚、诗人的忧思,共同构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,成为中国文人追求精神独立与深沉的意象化表达。一块镌刻着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的文化石,便是孔子千年教育智慧的凝练化身。选择它们,是用艺术的语言,传递抽象的哲思与普世的价值。
选择谁作为校园的精神偶像,绝非随意之举。这背后,是学校对自身“精神内核”的深刻认知与精准定位。
学校的历史积淀了什么?地域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?办学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?这些问题的答案,构成了学校独一无二的精神底色。精神偶像的选择,必须与这底色水乳交融。一所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大学,其精神偶像必然饱含家国情怀;一所以科技创新为使命的院校,其雕塑则可能洋溢着探索未来的锐气。
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?我们希望传递怎样的价值观?精神偶像,正是这些答案的无声宣示。选择强调“经世致用”精神的魏源式人物,是在鼓励学子关注现实、学以致用;选择象征“诚信”“协作”的群像雕塑,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最生动的品格教育。偶像的每一次凝视,都在塑造着师生的精神世界。
好的精神偶像,能超越时空,与观者的心灵对话。它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诫者,而是可以亲近、可以感悟的精神伙伴。学子在雕塑下晨读、休憩,在文化石旁驻足思考,不经意间的一次目光交汇,一次指尖轻触,都可能触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。这种无声的浸润,往往比刻意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,让精神的力量在共鸣中生根发芽。
为何是他们?
选择闻一多,是选择对真理的赤诚;
安放孔子像,是选择对传统的敬畏;
立起科技齿轮雕塑,是选择对未来的冲锋;
每一次驻足凝视,都是与理想的自己相遇。
承载精神的,不仅是偶像的形象本身,还有它们存在的形式与空间。
如同陆游诗中“石不能言最可人”的意境,校园里的文化石、雕塑石,以其天然的厚重与坚韧,成为精神最好的载体之一。它们镌刻着校训、格言或先贤名句,静静地卧于路口、立于楼前、矗于广场。一块石头,因其承载的文化寓意,便不再是冰冷的物体,而成为一位饱含智慧、默默守护的“精神长者”,见证着校园的日升月落、学子的成长足迹。
精神偶像与其所处的环境,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场景。雕塑的风格与校园建筑相协调,文化石的摆放与周围的草木相映成趣。它们不是突兀的存在,而是校园景观中和谐的诗眼。这份和谐,让精神的传达更加自然流畅,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,更乐于接受精神的滋养。
无论是雕塑的线条、色彩、造型,还是文化石的纹理、镌刻的笔锋,其本身的艺术美感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。师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之美的过程中,审美品味得到提升,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。艺术之美与精神之光的结合,使得育人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。
校园里的每一座精神偶像,都在静默述说着这所学校“是谁”“从何处来”“向何处去”。它们是历史的锚点,是当下的明灯,也是未来的期许。选择谁作为精神的象征,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判断与理想追求。
下一次,当您漫步校园,不妨再次驻足于那座熟悉的雕塑或文化石前。试着去读懂它背后的故事,感悟它所承载的精神。因为,那些无声的对话,最终会汇聚成学校最响亮的声音——它告诉我们,这方校园崇尚什么,珍视什么,以及,希望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,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。选择与传承这些精神偶像,正是学校对自身精神家园最深情的守护与最坚定的表达。
校园雕塑是精神的琥珀,封存着一所学校最珍视的价值。它们沉默伫立,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:
我们崇尚什么?
我们期待你成为谁?
撰稿 | 吴婷茵
责编 | 舒小勇
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
粤求新是专注于教育文化空间系统构建的创新服务品牌,创立于2001年。我们以学术研究为基础,整合空间美学与教育理念,提供从文化战略到工程施工的全周期服务。秉承”淬文华、炼精品、铸名校”理念,公司团队深入挖掘学校文化,致力打造独特的校园品牌,推动校园文化从抽象理念向具象场景的转化,塑造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标识。粤求新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空间文化研究,以场景化思维推动校园空间升级,为教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文化生态。目前,已为广大附中、广铁一中、广州六中、广州外国语、广州二中等岭南名校提供专业服务,建设成果赢得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同仁的高度认可。